分层架构

分层是一种常见的做法,用于根据代码单元在系统中的角色/职责来分隔和组织代码单元。

在面向对象的程序中,UI、数据库和其他支持代码通常直接写入业务对象。其他业务逻辑嵌入在 UI 小部件和数据库脚本的行为中。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从短期来看,这是使事情发挥作用的最简单方法。

当与域相关的代码通过如此大量的其他代码扩散时,它变得非常难以看到和推理。对 UI 的表面更改实际上可以更改业务逻辑。若要更改业务规则,可能需要对 UI 代码、数据库代码或其他程序元素进行细致的跟踪。实现连贯的、模型驱动的对象变得不切实际。自动化测试很尴尬。由于每个活动都涉及所有技术和逻辑,因此程序必须保持非常简单,否则将无法理解。


分层意味着什么

在分层系统中,每一层:

  • 取决于它下面的层;

  • 独立于其顶部的图层,不了解使用它的图层。

在分层架构中,层可以严格地使用,其中层只知道其正下方的层,或者以更灵活的方法使用,其中层可以访问其下的任何层。Martin Fowler和我自己的经验都告诉我,第二种情况在实践中似乎效果更好,因为它避免了在中间层中创建代理方法(甚至是完整的代理类),并且可以降级为Lasagna架构的反模式(下面将详细介绍)。

有时,图层的排列方式使得域图层在演示文稿中完全隐藏数据源。但是,更常见的情况是,演示文稿直接访问数据存储。虽然这不那么纯粹,但它在实践中往往效果更好。Fowler 2002, 企业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的模式

其优点是:

  • 我们只需要了解我们正在处理的层下面的层;

  • 每一层都可以用等效的实现替换,对其他层没有影响;

  • 图层是标准化的最佳候选者;

  • 一个层可以由几个不同的更高级别层使用。

缺点是:

  • 图层不能封装所有内容(添加到UI的字段,很可能还需要添加到数据库中);

  • 额外的层可能会损害性能,尤其是在不同的层中。

60年代和70年代

尽管软件开发始于50年代,但在60年代和70年代,它实际上诞生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,作为构建应用程序的活动,这些应用程序可以由其他人交付,部署和使用,而不是开发人员自己。

然而,在这一点上,应用程序与今天截然不同。没有GUI(仅在90年代初,也许是80年代后期才出现),所有应用程序只能通过CLI使用,显示在一个哑终端中,该终端只会将用户键入的任何内容传输到应用程序,该应用程序很可能从同一台计算机使用。

应用程序非常简单,因此在构建时并未考虑分层,而是在一台计算机上部署和使用,使其成为有效的单层应用程序,尽管在某些时候,哑客户端甚至可能是远程的。虽然这些应用程序非常简单,但它们不可扩展,例如,如果我们需要将软件更新到新版本,则必须在安装该应用程序的每台计算机上执行此操作。

80年代和90年代的分层

在 20 世纪 80 年代,企业应用程序开始栩栩如生,我们开始在一家公司中拥有多个使用台式计算机的用户,他们通过网络访问该应用程序。

此时,大多有三层:

  • **用户界面(演示文稿):**用户界面,无论是网页,CLI还是本机桌面应用程序;

    • 即:本机Windows应用程序作为客户端(富客户端),普通用户将在其台式计算机上使用,它将与服务器通信以实际实现目标。客户端将负责应用程序流和用户输入验证;

  • **业务逻辑(域):**作为应用程序存在的原因的逻辑;

    • 即:一个应用程序服务器,它将包含业务逻辑,并将接收来自本机客户端的请求,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存储中;

  • 数据源:数据持久化机制(DB),或与其他应用程序的通信。

    • 即:数据库服务器,应用程序服务器将使用它来持久化数据。

随着可用性上下文的这种转变,分层开始成为一种实践,尽管它在1990年代(Fowler 2002)随着客户端/服务器系统的兴起才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广泛实践。这实际上是一个两层应用程序,其中客户端将是用作应用程序接口的富客户端应用程序,服务器将具有业务逻辑和数据源。

此体系结构模式解决了可伸缩性问题,因为多个用户可以独立使用该应用程序,我们只需要另一台台式计算机,在其中安装客户端应用程序,仅此而已。但是,如果我们有几百个,甚至只有十分之几的客户端,并且我们想要更新应用程序,那将是一个非常****复杂的操作,因为我们必须逐个更新客户端。

90年代中期以后的分层

大约在1995年到2005年之间,随着向云环境的普遍转变,应用程序用户,应用程序复杂性和基础架构复杂性的增加,我们最终看到了分层方案的演变,其中这种分层的典型实现可能是:

  • 一个原生浏览器应用程序,渲染并运行用户界面,向服务器应用程序发送请求;

  • 一个应用服务器,包含表示层、应用层、域层和持久层;

  • 一个数据库服务器,应用程序服务器将使用它来持久保存数据。

这是一种三层体系结构模式,也称为 n。它是一种可扩展的解决方案,解决了在用户界面处于服务器上并编译时更新客户端的问题,尽管它是在客户端浏览器上呈现和运行的。

2000年代初之后的分层

2003年,Eric Evans出版了他的标志性著作《领域驱动设计:在软件的核心中解决复杂性》。在那本书中发表的许多关键概念中,还有一个关于软件系统分层的愿景:

  • 用户界面

    负责绘制用户用于与应用程序交互的屏幕,并将用户的输入转换为应用程序命令。重要的是要注意,"用户"可以是人类,但也可以是其他应用程序,这完全对应于Ivar Jacobson在EBI架构中的边界对象(在后面的文章中会详细介绍);

  • 应用层

    编排域对象以执行用户所需的任务。它不包含业务逻辑。这与Ivar Jacobson的EBIArchitecture中的交互器有关,除了Jacobson的交互器是任何与UI或实体无关的对象;

  • 域层

    这是包含所有业务逻辑、实体、事件和包含业务逻辑的任何其他对象类型的层。它显然与 EBI 的实体对象类型有关。这是系统的核心;

  • 基础设施

    支持上述层的技术功能,即。持久性或消息传递。

千层面架构

Lasagna Architecture是通常用于指代分层架构的反模式的名称。它发生在以下情况:

  • 我们决定使用严格的分层方法,其中一层只知道它下面的层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最终将创建代理方法,甚至是代理类,这样我们就可以浏览中间层,而不是直接使用我们需要的层;

  • 我们带领项目过度**抽象,**急于创建完美的系统;

  • 的更新在应用程序的所有领域都有反响,例如,整理单个层可能是一项具有巨大风险和小回报的大型任务。

  • 我们最终得到太多的层,这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复杂性;

  • 我们最终会得到太多的层,这既增加了复杂性,又损害了整个系统的性能;

  • 我们根据其层(即UI,Domain,DB),而不是按其子域/组件(即。产品,付款,结帐),破坏域概念的模块化和封装。

结论

分层体系结构是另一种提供关注点分离、封装和解耦的方法,方法是按代码单元在应用程序中的功能角色对代码单元进行分组。

然而,就像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一样,太多会适得其反!因此,经验法则是:只使用我们需要的图层,我们需要的层,仅此而已!我们决不能被追逐一个不存在的建筑圣杯冲昏头脑。确实存在的是一种需求,并且最能满足这种需求。这是精益的一部分,顺便说一句。

此外,重要的是要注意,这种自上而下分层的方法已经过时了。这不再是我们在现代软件开发中应该做的事情,有新的更好的方法来思考应用层。我将在下面的帖子中讨论。

Last updated